吳修銘:拜登再次任命台灣裔幕僚,強硬反網絡壟斷學者
2021年3月10日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本周宣佈,將任命法學教授吳修銘(Tim Wu)加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擔任總統科技與競爭政策(competition policy)特別助理,引起討論。
多家美媒分析,吳修銘是當下對於美國科技巨頭的知名批評者,此任命是拜登政府用以實現其「反壟斷」的承諾,並同時落實監督美國科技巨頭。
吳修銘的台灣背景則讓這人事案在台灣輿論中引起高度關注。這是拜登新政府中第三位具有台灣背景的重要官員。前兩位分別是貿易代表戴琪,以及管理美國之音(VOA)等媒體的國際媒體署(USAGM)代理執行長趙克露。
外界普遍分析,49歲的吳修銘加入白宮團隊後,亞馬遜(amazon),臉書或谷歌等科技巨頭都將面臨一大挑戰。
在美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任職的吳修銘,本身專長便是網絡科技以及反托拉斯法。他多年來的公開演講及著作都抨擊美國網路科技巨頭及其營銷模式。
他創建了「網路中立」(net neutrality)一詞,意指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必須中立,客觀處理所有網路上的資料,不該透過控制網路或選擇性控制或過濾資料等,影響使用者以獲取利潤。此理論十多年以來,在網路科技及法律界頗受關注。
美國參議院反托拉斯小組代表柯羅布查(Amy Klobuchar)稱,此任命顯示拜登政府促進企業競爭「是玩真的」,因為美國有嚴重的壟斷問題,必須立刻解決。
但也有許多分析說,民主黨及拜登當時競選的支持者不乏加州科技公司巨頭,因此吳修銘的任命是否會真的影響或打擊到這些公司,還需要觀察。
父親曾任「台獨聯盟」主席
吳修銘的台灣背景,在台灣引起許多討論。
吳修銘的父親吳明達來自台灣台南,1970年代,台灣大學醫科畢業後,前往加拿大留學,認識同為免疫學家,英國移民背景的吉蓮(Gillian Wu),兩人之後成婚生下吳修銘及弟弟大衛(David Wu)。
吳明達之後赴美研究並任教,同時開始推動海外台灣民主化及台獨運動,曾回到多倫多擔任加拿大「台獨聯盟」主席,並在華府與相關組織創立台獨地下刊物《望春風》。吳明達在42歲時因腦瘤去世。
之後,吳修銘由母親扶養長大,在加拿大的大學修習生物學後,赴美攻讀哈佛法學博士並定居美國,開始擔任法官及大學教職,並開始參與美國公共事務。
2008年,他在美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 歐巴馬)角逐白宮時,便擔任其科技顧問,並曾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擔任高階顧問。在華府,他也擔任過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爾(Stephen G. Breyer)的書記官。
2014年,吳修銘曾參與紐約州副州長的民主黨內初選。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的報導,當時吳修銘前往華人社區會以流利中文拜票。並在唐人街的「台灣會館」拜會時,也提到父親來自台南,自己成長期間也多次在暑期時拜訪台灣。他表示,自己曾見證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並受父親參與民主運動影響,因此命中注定要參與政治。
吳妻是哥大法學院講座教授凱薩琳賈奇(Kathryn Judge),專攻金融管制。在丈夫任命消息傳出時,賈奇亦在推特轉帖並稱,「我的另一半會把這份工作做的很好。」
2019年,吳修銘有關網路法律的著作《注意力商人》(The attention merchants)翻譯成中文,他與家人再次來到台灣,參與新書發表會。
拜登繼續任用台裔
吳修銘是自戴琪和趙克露之後拜登再次任命的台灣裔重要執政團隊成員。外界分析,吳修銘的職務主要是與美國國內科技及壟斷行為有關,與美中經貿談判關係不大。
然而,去年特朗普(Donald Trump 川普)執政時期吳修銘曾在《紐約時報》投稿,評價特朗普美禁用字節跳動的社交產品TikTok。他認為,特朗普此禁令的政治動機令人可疑,但同時指出,中國在內部封鎖外國社交媒體或網站(譬如臉書或推特),但在國外則借著這些媒體輸出「網路民族主義」,而且中國的產品(譬如微博)卻能在國外市場暢行無阻,這是違反網路網路開放原則。因此他認為,此不公平現象不該再被容忍,雖然美國公司並非無辜,「但若中國拒絶遵守開放互聯網的規則,為什麼還要繼續允許它進入世界各地的互聯網市場?」
白宮對於戴琪以及吳修銘等有台灣背景的人事任命,會對未來的美中台關係產生什麼實質影響,目前尚待觀察。BBC中文上周專訪美國兩岸政策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後者告訴BBC稱,從拜登上台至今,所有跡象都顯示白宮會捍衛美國、盟友和伙伴的利益。目前已有多個聲明與舉措展現對台灣的強力支持,她認為台灣無需擔心拜登的立場。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2021年中國兩會期間喊話,要求拜登政府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及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則在白宮例行記者會回應稱,美國對台立場明確不變,會與盟友與盟邦共同促進印太繁榮、安全與價值。